-
劉傅姓來源 |
劉傅姓起源
開基祖傅鸞,號:鳴鳳,帶了妻子杜氏,背了嬰兒,與胞弟傅業鳥(業、鳥合為一字),于明孝宗弘元年戊申歲(1488),從福建上杭縣城關珠璣巷,遷往廣東廉江市、化州市和廣西陸川縣交界處的“山底”(地名)開基。由于旅途遙遠,還邀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劉榮作伴,千里跋涉,風風雨雨,當他們才走到廣東韶州府境內,不幸傅鸞病逝,遺下寡婦孤兒。胞弟傅業鳥與盟兄劉榮陪著杜氏帶了遺孤——麗川,歷盡千辛萬苦,才到達廣東廉江市的山底(今廉江市石角鎮山腰管理區)。
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劉榮便擔起“托孤”的責任。l因劉榮夫婦沒有生育兒女,傅麗川長大成人后,為了涌泉回報養父的撫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麗川公認為“生身不大,養身大”將復姓定為“劉傅”,把“劉”放前“傅”放后,感謝劉榮公的養育之恩。因此百家姓新增了劉傅這個復姓。中國第一次漢字簡化后,“劉傅復姓”的新一代習慣把“傅”簡寫作“付”(我本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開始讀書時姓氏就是寫“劉付”,但父輩的人現在還是寫“劉傅”),目前,在公眾場合,一般都以“劉付”代替了“劉傅”,但兩種寫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
-
劉傅姓郡望堂號 |
郡望
羅州:即廣東省湛江市屬廉江市。廉江地處雷州半島北部,粵佳邊界,扼粵佳兩省交通要沖。廉江,古稱羅州。始建前在秦朝時期屬象郡地。漢朝時期屬合浦縣地。晉朝時期屬高涼郡高涼縣地。南朝宋、齊時期為高涼郡羅州縣地。南朝梁、陳時期為羅州高興郡石龍縣地。隋朝時期屬高州高涼郡石龍縣地。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石龍縣建石城縣,屬羅州,唐玄宗天寶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為濂江縣。南漢時期屬羅州。 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羅州并廢濂江、干水縣,劃入吳川,屬辯州,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改辯州為化州。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76年),復析吳川西鄉置石城縣,屬化州,元朝時期屬化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屬化州府,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屬化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高州府,清朝時期屬高州府。 民國元年~三年(公元1912~1924年)屬高州道;民國三年改石城縣為廉江縣,屬高州道;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廢除道制,屬高州善后處;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屬高雷廉欽瓊崖羅陽八屬聯軍總指揮部;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八屬聯軍全部覆滅后,屬廣東南路行政公署;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公署;民國三十八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公元1949年),屬廣東省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11日廉江縣城解放,屬廣東南路專員公署; 1950年9月屬高雷專區; 1952年11月屬廣東粵西行政區; 1956年2月屬廣東省湛江專區; 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縣合并為雷北縣,屬廣東省湛江專區; 1960年11月雷北縣易名為雷州縣,屆廣東湛江專區; 1961年3月撤銷雷州縣,恢復廉江、遂溪、海康三縣。按原縣區域分治和歸屬; 1978年9月屬廣東省湛江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9月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屬湛江市; 1993年12月經國務批準,廉江撤縣設市(二類市),歸廣東省直轄,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堂號
羅州堂:以望立堂。
|
-
劉傅姓家乘譜牒 |
家譜文獻
廣東廉江石角鎮劉傅氏族譜,清朝年間木刻版,1978年第四次修訂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廣東省圖書館、廣東省廉江市石角鎮劉傅氏宗祠。
《劉傅氏族譜》已在二零零九年農歷五月初五進行第五次修訂完成,新修訂版本族譜分為上、下兩冊。
|
-
劉傅姓遷徙分布 |
遷徙分布
至1987年5月劉付復姓修了四次族譜,已傳23代,現有裔孫約十萬余人,主要在廣東的廉江市、化州市和廣西的的陸川、浦北、防城、寧明、上思等縣繁衍,有的還遠播臺灣、海南島和海外。劉傅宗祠曾是粵桂邊區游擊隊的活動據點,該祠已于1987年12月被廉江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
“劉傅”姓女寶寶取名
劉傅路敏
劉傅偃詠
劉傅銘牛
劉傅川瑛
劉傅贈啟
劉傅助戴
劉傅靚妃
劉傅涂璐
劉傅純镕
劉傅黌意
劉傅引斗
劉傅妹莉
劉傅續龐
劉傅珀信
劉傅穎胡
劉傅灝皎
劉傅理華
劉傅梁部
劉傅時堅
劉傅尊干
“劉傅”姓男寶寶取名
劉傅穆邱
劉傅也寶
劉傅宸剴
劉傅時烈
劉傅良泊
劉傅適品
劉傅默雨
劉傅滿百
劉傅增二
劉傅同崗
劉傅段切
劉傅卓燮
劉傅泊辛
劉傅標閣
劉傅馮戴
劉傅徽魁
劉傅誠巍
劉傅隱季
劉傅漫米
劉傅禎巖
-
-
|
|
|
|
|
|
|
|
QQ頭像使用方法
把鼠標放到上面的一個QQ頭像圖片上,點擊右鍵,選擇“圖片另存為”,把QQ頭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點擊QQ面板的“菜單”→“設置”→“個人設置”,這時就進入QQ的“個人設置”面板,然后在QQ頭像右邊點“更改”→選擇“本地上傳”→選擇你剛保存的頭像→最后點“確定”,這在你就擁有了超個性的QQ頭像了,趕快試試吧。
只有QQ會員或QQ等級在16級以上的用戶才可以使用QQ自定義頭像! |
|
|
-
歷史名人
劉傅麗川
(生卒年待考),字萬金;汀川府人(今福建長汀)。劉傅氏肇姓始祖。有一年,劉傅氏二世祖萬金上京考試,報名時即寫"傅劉"。考官大惑不解,問其緣由:"百家姓里哪有此姓?你為什么這樣寫?"傅劉萬金把原委說過一遍后,考官說:"生身不如養身大,生身父母能生你,但無奈他(她)們早逝,無法盡父母之責,將你養育成人,故養身父姓應放在生身父姓之上,即劉傅(劉付)。劉傅萬金點頭稱是,立即將姓氏改為"劉傅"。從此,劉傅氏復姓延續至今。
劉傅騏
(公元1895~1953年),又名楚才;廣東化州合江鎮同志堡華祝美村人。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傅騏19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化城中學,1918年8月考取廣州法政學堂。1919年,他在廣州積極響應北京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組織罷課,帶頭上街散發傳單,向市民演講,宣傳革命道理。為了尋求革命真理,劉傅騏這些1921年到法國參加勤工儉學,就讀巴黎大學。留學期間,他如饑如渴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并結識了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李富春、鄧小平等人。不久,他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4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并與周恩來、陳延年、李富春等人同屬旅歐支部。1925年春,他于巴黎大學畢業后,又被黨組織送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深造,系統學習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和革命實踐經驗。
1927年春,劉傅騏學成,受黨的委派,從蘇聯回到廣州進行革命活動,并被中共廣東省委作為特派員秘密派往廣東的廣寧縣擔任黨的領導工作,后又被委任為南路特委委員和農民革命委員會委員,為革命奔波于南路各縣。
1927年10月,他奉命回廣州與張太雷、葉劍英等人商討廣州起義事宜。12月11日,他直接參加了由張太雷、葉挺、聶榮臻、葉劍英等領導的舉世矚目的廣州起義。由于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失敗,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革命處于低潮時期,劉傅騏到處找黨組織,沒有與黨聯系上,還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追捕,在極端困難情況下,他輾轉各地,總想找到為黨工作的地方,他曾秘密回到家鄉,組織合江家鄉群眾開展革命活動。當地群眾匯入時代洪流,與革命同呼吸共命運,一時之間,當地革命活動風起云涌。
后來,劉傅騏把原家鄉的"桐梓嶺城(堡)"改名為"同志堡",以表示要把家鄉作為革命堡壘,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志堡"也就因此得名,它象征著堅強的革命堡壘。
在劉傅騏的影響下,大革命時期,山底天堂出現了農運積極分子劉傅明華,1943年至1949年間,劉傅騏所在村有劉傅琳、劉傅翠云、劉傅梅等十多人參加了革命工作,不少村民為地下黨、游擊隊轉送情報,散發傳單,看風放哨及籌糧做飯等。后來他們中不少人成為革命骨干,加入了共產黨,使該村一度成為革命搖籃。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傅騏曾任廣西陸川縣縣長,陸川中學和化一中的校長,期間他積極支持黨在學校和當地開展秘密的革命活動,保護和救出了許多共產黨員和民主進步人士,還培養了一批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當時的錯誤政策和路線斗爭,劉傅騏在1952年被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叛徒而鋃鐺入獄,1953年在監獄中逝世,終年僅五十八歲。
1985年經中共黨組織審查清楚,為劉傅騏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劉傅騏是化州最早的共產黨員,他的一生艱苦樸素,平易近人,好學上進,遠涉重洋尋找真理,廣交朋友,堅持真理,不怕迫害,為拯救中華民族奮斗終生。
劉傅海元
(公元1958~今),廣東化州人。著名現代作家。畢業于雷州師專。1984~1992年在化州笪橋中學任教,1992年至今在化州良光中學任教。
1987年始寫作,先后在《茂名日報》、《深圳特區報》、《廣西文學》、甘肅《飛天》、湖北《今古傳奇》、云南《滇池》等刊物發表作品。其中《下棋》一文獲全國教師散文征文大賽一等獎,《父親》獲全國教師散文征文大賽二等獎。
1996年加入茂名市作協,1998年加入茂名市教育作協兼任理事,2005年加入廣東作協。2003年著書《歲月留痕》。
劉傅永堅
(公元1968~今),廣東化州人。著名現代作家。廣東省化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199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2000年在職研究生畢業。現是廣東作協、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化州市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散文集、評論集、報告文學集、人物傳記等五部。在全國七十多家刊物發表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評論、歌詞等五百多篇(首),計一百余萬字。曾獲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雜志社等單位舉辦的"世紀之光"文學大賽詩歌二等獎,中國作協和《人民文學》舉辦的優秀報告文學二、三等獎,中國文學基金會舉辦的"中流砥柱"征文二等獎,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和中國散文學會等舉辦的"中國世紀大采風"報告文學大賽金獎,《中國作家》舉辦的"共和國頌聲"征文二等獎,全國微型文學大賽佳作獎等二十余個獎項。
劉傅云(劉付云)
(公元1976~),廣東廉江人,當代作家。
中國青年文藝學會副秘書長兼廣東省委員會委員、副主席,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南方詩友會常務副會長,現供職于某省級機關。 在《人民文學》、《中國文學》、《詩刊》、《星星》、《中國鐵路文藝》、《青年文學》、《北京文學》、《作品》、《中西詩歌》、《江河文學》、《精短小說》、《微型小說》、《粵海散文》、《廣州文藝》等上千種報刊發表過作品。亦有作品被轉載,被收入各種書籍、年選和年鑒,先后獲得60多個獎項和榮譽稱號。出版有《雪指燕趙》等著籍。個人創作業績和傳略被收入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國當代作家大辭典》、《中國詩人大辭典》。
山底劉傅復姓原委考折疊編輯本段山底劉傅源于二世麗川,五世六公(玉侖)注以原考,撰文如下:
大始祖前明翰林院庶吉士諱騰霄,號云衢,傅姓。祖妣謝氏,產我始祖昆弟六人,長諱鵬,次諱鸞號鳴鳳,即我始祖也,三諱鹍,四諱鷲,五諱鸈,六諱成。原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珠璣巷大城垌村。在谷籮塘有祠宇三座,每年春秋二祭,定于二、八月初十日為期。
明季,兩粵地廣人稀。弘治戊申年,廣東都堂韓榜,招新民開拓疆土,移文到籍。我,始祖素有遠志,遂請遣發給文憑,承墾高涼產業。偕弟鸈公,離鄉就道,猶屢兄弟遠遷,未免孤寂,因邀盟兄劉氏諱榮作伴。不料,行抵粵之韶州府翁源縣藍青鋪,竟赍志而歿,只遺一子,即二世祖麗川公也。爾時幼子呱呱,尚且懷抱,安宅未卜,旅次堪悲。幸祖妣杜氏,矢志柏舟,撫育孤兒,智識高深,艱難善處,權將祖骸火化,藏諸小瓶,以便攜帶,不辭跋涉,隨同夫弟鸈公夫盟兄榮公,繼續前行。 直至高州府石城縣之山底鄉,榮公卜居竹山村,我祖妣同鸈公,擇山塘美村老屋場而家焉。自是卜葬祖骸,創建屋宇,開辟田疇,衣食居住略為完備。方慶爰得我所,蕃昌可期,子孫萬世之業從此基矣。鸈公篤信青鳥術,好覽山水,不斯以地為滿志,復尋得化州陸傳嶺,見其山川秀麗,堪稱圣地,又擬攜嫂侄遷居。惟我祖妣以為由閩播遷,驚魂甫輯,且祖骸葬于斯,廬舍又建于斯,遂安基斯土,不愿以叔偕行。而鸈公智切遠謀,另圖發展,越二年再遷化州陸傳嶺,別開基業。
我祖妣母子相依,安居舊宅,勤儉成家,創業垂統,其締造之功偉矣。無奈積老成病,未幾逝世。鸈公聞訃奔喪,盡禮殮殯,深恐猶子零丁孤苦,難以成立,原擬親自攜帶,但久經各立門戶,天各一方,勢難兼顧。適盟兄榮公妣陳氏,未有子嗣,因將幼侄托其撫養。而榮公夫婦,念切盟誼,慷慨受托,管教成人。我二世祖,思榮公提攜撫育,恩同罔極,義不能忘,遂以一身承二姓宗祧。劉傅復姓實始于此。
茲特將復姓原委,弁之編端,俾后人知所由來而思,所以發揚光大之,且供異日輯姓氏錄者有所參考焉。
崇禎二年歲次已巳仲春月 谷旦 廩生五世孫暹熏沐謹識
注:摘自《劉傅氏族譜》上冊,二零零九年農歷五月初五第五次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