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
洛 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于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后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開封府:古稱大梁、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河南省轄市,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開封素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著稱,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但對中原地區而且對全國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紀),第七世帝杼遷都于老丘(今開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鄭莊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筑“啟封”城。戰國時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滅魏國,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漢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南北朝時期,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后改梁州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權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后晉、后漢、后周相繼建都開封。后晉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后周顯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王朝,開封升為府。北宋時期開封人口曾達一百五十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國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金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國遷都開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于開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為周王駐藩開封。明朝時期,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明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進行防御,開封城遭道嚴重破壞,城中原三十七萬人口僅剩三萬余人。清朝時期設開封府,清朝末期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后創辦了機械、兵器、面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開封被人民解放軍解放,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開封市成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市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岐陽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21年),寶雞屬內史地。西漢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屬雍;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中地郡;西漢高祖九年(癸卯,公元前198年)又改屬內史;漢景帝分屬右內史;漢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仍因之;西漢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更名右扶風,為三輔之一。漢獻帝時(公元189~220年)省扶風都尉,置漢安郡。曹魏政權時期(公元220~265年)為扶風郡。晉惠帝時(公元290~306年)改為秦國。北魏太武帝時期(公元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時期(公元535~556年)改秦平郡為岐陽郡。隋初,置岐州;隋朝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廢州置扶風郡。唐朝初期置岐州;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改為扶風郡;唐肅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改為鳳翔郡,不久又改為鳳翔府;唐朝宗寶應年間(公元762~763年)因之,屬關內道。五代時期屬關西道。宋朝時期屬秦鳳路,為風翔府。金國時期置天興軍,屬陜西西路。元朝初期立鳳翔總管府,后更為散府,先后屬陜西等處行中書省、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明朝時期仍為鳳翔府,隸陜西布政使司,分屬關西道。清朝初期仍沿舊制為鳳翔府;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年)裁關西道,分隸西安糧鹽道;清朝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改隸驛鹽道.為分巡鳳鄰道。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屬陜西省關中道;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撤道,由省直轄寶雞各縣;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在鳳翔設陜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轄寶雞,鳳翔、千陽、隴縣、麟游、岐山、扶風、眉縣、武功、周至;民國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2月,第九區督察專員公署遷至寶雞。
公元1949年7月14日寶雞解放,陜甘寧邊區政府寶雞分區機關進駐寶雞市,時領寶雞、風翔、岐山、扶風、千陽、隴縣、眉縣、風縣共八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50年1月寶雞分區劃歸陜西省轄;5月2日分區增領麟游、武功等六縣,共領十四縣一市,1950年l0月11日改寶雞分區為專區。1953年1月30日寶雞專區又增領興平、周至等五縣,并新設太白區,共領十九縣一市一區。1956年10月1日寶雞專區撤銷,原屬縣市直隸于省。1960~1961年9月寶雞市領風翔、隴縣、鳳縣(均為并縣以后)三縣。1961年復設寶雞專區,領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游、武功、眉縣、鳳縣、千陽、隴縣、太白共十一縣和寶雞市(縣級市)。1966年寶雞專區改領十一縣,寶雞市為省轄。1969年專區改名寶雞地區,仍領十一縣一市。1971年辛亥2月地區撤銷。1971年3月~1979年3月改為寶雞市(地級市),領十一縣二區。1979年3月復設寶雞地區,只領十一縣;地市并存,寶雞市領金臺、渭濱二區。1980年8月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并,以地級市領導縣、區代替地區領縣的體制,時領十一縣二區。1982年12月新設楊陵區,共領十一縣三區。1983年癸亥11月武功縣與楊陵區劃歸咸陽市轄;寶雞市轄金臺、渭濱二區和寶雞、鳳翔、岐山、扶風、麟游、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十縣。2003年5月26日寶雞縣撤縣成立陳倉區,寶雞市轄金臺、渭濱、陳倉三區和風翔、岐山、扶風、麟游、隴縣、千陽、鳳縣、太白、眉縣九縣。
堂號
洛陽堂:以望立堂。
開封堂:以望立堂。
岐陽堂:以望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