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
出姓來源 出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鮮卑族,出自漢朝時期鮮卑拓跋部乞伏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鮮卑族拓拔部強盛起來,其中有一乞伏氏族部落,名人倍出。乞伏,亦稱乞扶、乞佛,是漢、魏、晉時期鮮卑民族中的一個部落名稱,曾在歷史上的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西秦國。約在公元二世紀末,鮮卑部落大聯盟瓦解,一部分鮮卑部落自漠北向南遷至大陰山山脈(今內蒙古陰山)一帶游牧。當時遷至此處的有如弗斯、出連、叱盧、乞伏等部族。按唐朝元和年間《郡縣志》的記載:“靈州保靜縣有乞伏山在黃河西,當西秦之北。乞伏氏原居乞伏山,因山為部,復以部為氏也。”當時的保靜縣即今甘肅省的銀川市。后各部共推乞伏部的紇干(漢義“依倚”)為首領,稱之為乞伏可汗讬鐸莫何。乞伏部由此突顯于其他隴西鮮卑族各部。
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二年(公元266年),乞伏部首領乞伏·佑鄰率領五千戶再南遷至夏緣(今寧夏北部),以少敗眾,吞并了早先遷至高平川(今寧夏清水河流域)的鮮卑鹿結部七萬余落,勢力迅速壯大。以后繼續南遷到今甘肅省的平涼、靖遠、隴西一帶。因此,這部分鮮卑人也被稱為隴西鮮卑,并以乞伏部為主,或稱乞伏鮮卑。隴西鮮卑后來又分為若干部落,部落長官稱酋長,部落聯盟首領稱可汗。隴西鮮卑的可汗屬于世襲職務,從第一代開始,乞伏·紇干→乞伏·佑鄰→乞伏·結權→乞伏·利那→乞伏·祁→乞伏·述延→乞伏·傉大寒→乞伏·司繁……可汗之位基本上是乞伏氏族人一脈相承。到了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年(西秦建義元年,公元385年),乞伏·司繁的兒子乞伏·國仁建立了強大一時的西秦國,乞伏氏成為西秦國的高貴顯族。乞伏·出連乞都,公元?~399年,當時就是乞伏·國仁屬下重臣,自乞伏·國仁之弟乞伏·乾歸于東晉太元十三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元年,公元388年)繼位后,他即任丞相之職,任期長達十二年之久,后晉封為南川公。東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三年(西秦太初十二年,公元399年),乞伏·出連乞都逝世,當時西秦武元王為此很傷心,特賜封其謚號為“宣公”。
乞伏·出連乞都的后裔子孫,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有改漢姓為出氏者,后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內廷太尉、明朝海西侯札剌亦兒·納哈出的后裔,屬于以先祖名字拆字漢化改姓為氏,或避難改姓為氏。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北二十公里外的山區涂嶺,有一個小壩洪厝坑,那里聚居著幾百戶姓“出”的蒙古族人,其家廟大門楹聯寫“燕南無二族,惠北自一家”,點明了在百家姓中找不到自己這支出氏的源流。原來,他們是元、明兩朝蒙古貴族的后裔,祖先乃大蒙古汗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屬下重臣、“四杰”之一的札剌亦兒·木華黎,沉毅多智略,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曾官拜太師,爵封魯王,權傾朝野,顯赫風光。被惠安縣出氏族人尊為始祖的“不歸公”納哈出,姓氏為札剌亦兒氏,在元朝末年官至領兵太尉。恰值元朝滅亡時被迫降于明朝,后又在蒙古草原上聚兵反叛,屢犯遼東,卻被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將馮勝、傅友德、藍玉等率師攻遼陽時擊潰,無奈之下再次歸降,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海西侯。海西侯札剌亦兒·納哈出后來率軍隨潁國公傅友德出征云南,不幸在途過武昌時染病,逝世于軍中。札剌亦兒·納哈出的長子札剌亦兒·察罕承襲父親的爵位,后因“藍玉黨叛逆案”被牽連處死。其次子名叫札剌亦兒·佛家奴(亦稱札剌亦兒·福家奴),當時正在福建省的福州中街屯田御倭,聞知長兄被誅殺,擔心受株連禍及九族,便棄職率族人隱居在當時人煙稀少的螺城邊荒郊野嶺,取父親札剌亦兒·納哈出的名字之最后一字取漢字諧音“出”為姓氏,以“燕山”為郡號,以示永世不忘先祖是剽悍威猛的蒙古族英雄。出氏族人最初隱居在螺城九都梅峰鋪(今福建惠安后龍上西村),后遷徙到十都樟市鋪,也就是今涂嶺洪厝坑一帶,依溪流小水壩之地建居,默默地勤耕苦讀,繁衍子孫。直至第十二世孫出科聯在清乾隆年間考中進士,并官授翰林院檢討后,后人才在家廟中懸掛出了“忠節”、“進士”、“文魁”、“解元”等鎏金橫匾。
據傳,出科聯后來在隨清朝乾隆大帝下江南時,清世祖皇帝對這位隨臣的姓名很奇怪,即予詢問,出科聯變趁機奏明了這個姓氏的來龍去脈,遂使隱姓埋名數百年的該支出氏源流大白于天下。
第三個淵源
源于嬴姓,出自兩周時期秦國君主秦出公之后,屬于以謚號稱謂為氏。有意思的是,在兩周時期,秦國有兩個秦出公,姓名都叫嬴出子:一個是秦憲公的兒子,名字失考,號稱嬴出子,在春秋早期周桓王姬林十七年(公元前703年)繼位,至公元前698年在位五年,史稱秦前出公。逝世后葬于今陜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鄉一帶。一個是秦惠公的兒子,名字也失考,也號稱嬴出子,戰國后期周安王姬驕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繼位,至公元前385年在位僅一年,史稱秦后出公。逝世后亦葬于今陜西省鳳翔縣南指揮鄉一帶。
這兩個秦出公即位時間前后相距三百一十七年,在其后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稱出氏,世代相傳至今,同宗同源。
第四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衛國君主衛出公之后,屬于以謚號稱謂為氏。衛出公,姓名為姬輒,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衛國君主,曾兩次在位。周敬王二十八年(衛靈公姬元四十三年,公元前492年),衛靈公逝世,衛靈公之孫公子輒即位,是為衛出公,父親為姬蒯聵,衛靈公的長子。姬蒯聵一直不滿意兒子為國君,于是在周敬王三十九年(衛出公十二年,公元前481年)發動了政變,將自己的兒子衛出公趕出國門,自己稱君,是為衛后莊公,衛出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寓居。周敬王四十三年(衛后莊公四年,公元前477年),衛后莊公逝世,公子君起即位,稱衛侯。一直到周元王姬仁元年(衛君起二年,衛出公后元元年,公元前476年),衛國的大夫石曼尃趕走了衛君起,衛君起也逃亡到齊國。衛出公乘機又從齊國返回衛國繼續為君。衛出公在外流亡了五年,才得返回衛國繼續君王之位,至周貞定王姬介十三年(衛出公后元二十年,公元前456年)逝世,前后當政共三十二年。由于姬輒在君位上曾被父親趕出衛國長達五年之久,因此其謚號為“出”,史稱衛出公。
在衛出公的支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稱出氏,世代相傳至今。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
- 建湖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8℃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巴楚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9/16℃
- 金鳳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溫宿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烏魯木齊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瑪納斯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