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
史姓來源 源流一
源于媯姓,出自黃 帝時創造文字的史皇氏倉頡,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傳說,倉頡為河南南樂人,另一說為馮翊人(今陜西大荔),黃帝時期為史官,人稱“史皇氏”。相傳在上古時候,黃帝屬下有一位史官,名叫倉頡,史稱“史皇”。倉頡頭上長著四只眼睛,模樣怪異,舉止不同于常人。但是他善于觀察事物,天生就能寫會畫,因而深受人民愛戴。在史籍《路史》中記載,他能夠“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后來,史皇創立了象形文字,結束了遠古時期結繩記事、刻痕為史的漫長歷史,將人類帶入文明。據說,在倉頡創制出文字的當夜,鬼神都為之哭泣。在他逝世后,人們把他葬在昌意城(今河南南樂)。
倉頡的后裔子孫們為了紀念先祖為人類做出的卓越貢獻,便取他在世時擔任的“史官”官職稱謂作為姓氏,稱史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氏族人大多尊奉史皇倉頡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太史官尹佚,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尹佚是見于史籍最早的史氏人物,古代文獻多把他推為史氏始祖。西周初年,尹佚出任太史一職,為人嚴正,后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并將史佚、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稱為“西周四圣”。據史籍《新唐書》、《元和姓纂》等書的記載,史氏源于于西周太史尹佚。相傳尹佚為人正直,忠于職守,與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稱為當時“四圣”。他曾經受命觀察天文、制訂歷法并且記錄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極受周王的賞識。
尹佚終身為周朝太史,歷史上又稱他為史佚,后人贊揚尹佚是史官的楷模,據說他的子孫世襲史官一職。在姓氏制度發生變化,逐漸成為單純個人或家庭代稱的時代,史佚的子孫后便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史氏。
源流三
源于外夷,出自隋、唐時期“昭武九姓”之史國,屬于以國名漢化為氏。唐朝時期,有一西域康國支系(今祁連昭武城)史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為“昭武九姓”諸小國之一。
史國在唐朝時期遭受大食國人(古阿拉伯帝國)的逼迫,有不少族人遷居中原以尋求唐王朝的保護,唐王朝當時將其安置于水草肥美的蒲昌海之地(今新疆羅布泊),其族人中有按漢俗以故國名漢化為姓氏者,稱史氏,時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族阿史那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北魏末期,突厥民族的阿史那部族還比較弱小,在隋王朝統一中國的戰爭中,有部分族人依附于太原王李淵。后突厥民族阿史那部族逐漸強大起來,這部分族人回歸阿史那部的頡利可汗,與唐王朝對抗。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大將軍李靖與阿史那部戰于定襄(今山西定襄),徹底擊破突厥阿史那部,并千里追蹤俘頡利可汗,“戮阿史那部,兵刃盡卷。”阿史那部十余萬人被卷裹內遷,安置于唐王朝指定的五各州府。
其時,阿史那部族人中即有改漢姓為史氏者。如后來唐朝 發動 安史之亂的著名的營州寧夷州刺史 史思明,原本就是寧夷州突厥族阿史那部后裔。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遼國時期官吏史館學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遼國時期,設置有史館學士這一官職,于遼景宗耶律·賢在保寧八年(公元976年)所設,歸屬于南面朝官國史院,地位在兼修國史之下,主要職責是編纂契丹民族的國史,即內史,多為耶律氏族人中有學識之人擔當。
在史館學士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漢化為姓氏者,稱史氏。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實哷氏,亦稱什勒氏,世居烏葉爾拜柴(今黑龍江左岸俄羅斯境內)。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ire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
⑵.蒙古族蘇穆察氏,世居鄂爾多斯(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ca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
源流七
源于滿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石佳氏,亦稱實嘉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赤盞部,滿語為Sigiya Hala,世居葉赫烏蘇河(今吉林梨樹),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石氏。
⑵.滿族石富察氏,滿語為Sifuca Hala,世居倭濟(今黑龍江寧安),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石氏。
⑶.滿族石穆魯氏,亦稱石莫勒氏,滿語為Simulu Hala,世居渾春(今吉林琿春),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石氏、穆氏、魯氏、蕭氏等。
⑷.滿族松吉氏,滿語為Sunggi Hala,世居汪秦(今吉林汪清),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
⑸.滿族松顏氏,滿語為Sungyan Hala,世居尼亞滿(今遼寧新賓尼亞滿山),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史氏。
源流八
源于土族,出自元末明初土族史卜氏部落,屬于帝王以部落名稱賜姓為氏。土族史氏,源出史卜氏部落。土族是中國西北的一個古老民族,他們自稱為“蒙古爾”(蒙古人)、“察罕蒙古爾”(白蒙古)、“土昆”(土人,吐渾人)、“土戶家”等。居住地附近的藏族人稱他們為“霍爾”(藏北游牧民的泛稱),漢、回族人稱他們為“土人”、“土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統一稱為土族。在土族的民間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是蒙古人和當地的霍爾人通婚繁衍的后代。傳說中的霍爾人是吐谷渾人,所以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土族人是古代吐谷渾人的后裔。土族人早期從事畜牧業。至今,土族人仍有養羊的愛好和習俗,幾乎家家戶戶都精于養羊,且愛羊至深。今土族同胞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寧市威遠鎮一帶地區。
元末明初,土族史卜氏部落首領主動歸附大明王朝,“并貢方物,太祖甚喜,賜酋史姓”,此后該部落皆稱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白族、土家族、瑤族、傣族、回 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史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史,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西周時期,宮廷設置有掌管記事、文書、典籍、祭祀等職責的官吏,通稱為史官,也稱作史臣。王宮之下所設置的六官之斯府內(天、地、春、夏、秋、冬),亦皆設有史官。春官之屬下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等。史官多分左、右二史。在典籍《禮記·王簿》中記載:“王,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亦設有史官。到稀罕時期稱作太史令,到東漢時期,太史令除了相關的記事、文書、典籍管理職能,海負責掌管天文、歷法,屬太常寺管轄,不過左、右換置,在史籍《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史,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在整個春秋、戰國直到西漢初期,各諸侯國的史官后裔子孫多為世襲,亦多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史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一
源于官位,出自十六國時期后趙政權史學祭酒,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史學祭酒,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后趙政權石勒所設置的官位,專門聘請學識淵博之士擔任,職責是教授王族子弟有關的史學知識。后趙政權,為羯族人石勒所建,立都于襄國(今河北邢臺),后遷鄴(今河北臨漳)。后趙國強盛時,疆域包括有今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山東及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最強大的時候曾統一了中國大部,僅有淮南的東晉、河西的前涼,遼東的慕容燕等地方小政權。惜乎后趙政權殘暴不仁,以殺伐占天下,自己也內亂不止,因而僅存在了三十二年,卻歷了七主。
在史學祭酒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漢化為姓氏者,稱史氏。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陽城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4/16℃
- 靈武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2℃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喀什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阿圖什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13℃
- 海西州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文昌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5℃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 剛察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雨夾雪,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6/2℃
- 托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