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一切漠視生命的態度和做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也是必要的。那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有何必要性呢?
1、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需要
社會發展到今天,從現代教育理論的角度要求我們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因為教育本身是為了培養、提高學生全面素質,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科學文化知識。我們不難看出,在學校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具有加速培養合格人才的作用。開展安全教育,從學校治理的角度看,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文化氛圍。學生一方面要自我約束,遵紀守法,另一方面,其學習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條件和穩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學生安全教育恰恰在這兩方面得到了全面體現。
2、是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的需要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推廣和我國人口發展的規律。在校學生人數大幅度增長,校園社會化現象日益明顯,校內及校園周邊環境日趨復雜。學生來校途中發生意外事故、宿舍內財物丟失、打架斗毆事件等時有發生。大量事實說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在其他節假日要遇到的問題。學生在學校學文化、學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和安全常識,不僅可以做到在校期間自已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他人,自己不違法違紀并能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而且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3、是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需要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他們的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自身安全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隨意亂放。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社會了解不夠。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還有的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看到違法事件,沒有關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裝作視而不見等。認識不到打架斗毆、盜竊等給自身、他人、家庭、學校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因此,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的防范意識。
春天是個播種的季節,孕育著希望的開端,預示著未來的收獲。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對中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無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種子。俗話說,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糧。要切實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抓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做好學生安全工作,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學生人身財產安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確保學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班主任在學生安全教育中承擔著責任:
1、安全教育責任。
班主任除對班級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基本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文化科學知識教育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護和安全自救知識。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財物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僅自己要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如山、生命責任大如天的意識,還要努力使學生樹立安全第一觀念。
2、安全告知責任。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把學校或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中有關安全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告知。如實踐活動中的行走、乘車、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體育運動中某些項目的危險性,練習設備、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內容都應在活動之前告知學生。二是把校園及其周邊的設施包括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如校園內外維修改造,施工場所或臨時搭建的設施,校園內外處所、場地、水電設備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等都應及時告知學生。 三是把學生的有關情況對家長告知。如學生生病、學生請假離校或缺課、學生間發生糾紛或矛盾、學生的不良習氣以及學生發生傷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時與家長聯系、溝通。四是把發現的班級內部、校園內部及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學校領導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義務,可積極有效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3、安全告誡責任。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負有對學生告誡的責任。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等是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學生的危險行為或潛在的危險行為要及時地告誡、制止和糾正。
4、安全防范責任。
班主任要對班級活動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防范。如對流行病、傳染病的防范,對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校園欺侮、包括隱性傷害在內的預防等。要防微杜漸,而不要亡羊補牢。
5、安全救護責任。
學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時按制度規定上報,還要力所能及地進行自護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
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班主任除了要擔負起責任外更重要的是開展好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從而做到潤物細無聲。
一、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當班主任已有六個年頭,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學生難教。是的,現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并不比成人少,并易受社會習氣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常常在社會不良氣氛中顯得蒼白無力。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從聽到的小事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
我們在日常生活、教育過程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師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并張貼宣傳,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2)從看到的小事進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于班級或學校的公告欄,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了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范。
二、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也要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1)在小事中利用各種機會去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
“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割去,捏著傷口,哭著,跑進教師辦公室請求教師的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著……”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全部找老師,學生已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我班召開了班會,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在班中準備了一些傷口消毒藥水及一些包扎傷口用的物品,教學生嘗試包扎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從此,班中學生在校園中發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簡單的處理,并在處理時同學們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共同體驗了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了自救、互救體驗。
2)在小事中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對付突發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在創設的情境中,通過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是一種捷徑,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日,我發現一位學生違反班規,帶了一盒火柴到學校里玩。我就利用這一次機會創設了教室里著火的情境(燒報紙,制造濃煙),這時大家慌了,紛紛利用已學的火災逃生方法逃生。事后,我進行了說明,肯定了利用逃生知識逃生的同學,批評了玩火柴的同學。在這件小事中,學生體驗了火場的緊張場面,提高了火場逃生能力,懲罰了違反紀律的學生,真是一舉多得。
三、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綜上所述,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只有學生、教師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特別是班主任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安全管理責任,正確實施班級安全管理方法,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絡,才能真正確保學生的安全。
看呀!大地蘇醒,春風又綠。當我們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青少年的心田。等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